重新定义好枸杞:一粒“锁鲜枸杞”的产业技术革命
2025-11-20 查看:23

枸杞,宁夏的“红色名片”,素有“天下黄河富宁夏,中宁枸杞甲天下”的美誉。在这颗小小的红色果实背后,一场关于“锁住鲜活”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个传统行业。从实验室的潜心研发到产业化的艰难突破,从企业家的质量初心到科学家的技术破局,一粒小小的枸杞,承载着宁夏特色农产品走向高质量发展的“创新密码”。
今年9月,在第五届中国质量大会上,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凭借“锁鲜枸杞”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,实现了枸杞行业在这一国家级质量奖项上“零的突破”。这颗看似普通的枸杞,何以站上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领奖台?答案就藏在这场持续了十余年的质量坚守与技术创新之中。
从“小作坊”到“全产业链”:一粒好枸杞的质量进阶之路
“百瑞源创立22年,从最初的加工贸易小作坊,发展到今天集科技研发、有机种植、生产加工、市场营销、文化旅游‘五位一体’的全产业链模式。”百瑞源董事长郝向峰在访谈中回顾道。
从2014年荣获银川市首届市长质量奖,到2016年摘得自治区省级质量奖,再到如今站上国家质量奖的舞台,郝向峰认为,这是“十年磨一剑”的结果。“我们构建了‘以顾客为核心的枸杞全产业链质量管理模式’,建立了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,才让这颗枸杞走得更远。”
在他看来,一颗好枸杞的诞生,不仅源于种植的用心,更在于从田间到舌尖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控。“过去枸杞论斤卖,十几块钱一斤,加工环境粗放,产品难以让人放心。”郝向峰坦言,“那时候,高附加值的宁夏枸杞被贴上了‘便宜货’的标签,主流消费人群都不愿意吃。我们下定决心,要从种植端做起,把田间作为‘第一车间’。”
目前,百瑞源已建成万亩有机枸杞示范种植基地,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、中国有机认证和5A级生态农场认证。然而,“种出好枸杞只是第一步,如何‘锁住’它的鲜活,才是真正的瓶颈。”
技术破局:一位科学家的执着与一个产业的痛点
“我研究农产品干燥几十年,枸杞制干的产业痛点,是我心中一个放不下的‘结’。”在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高振江看来,技术瓶颈的背后,更牵连着宁夏、甘肃、青海等地成千上万农户的生计。
传统枸杞制干多采用人工晾晒或热风干燥,常使用食用碱类促干剂和亚纳改善颜色。虽能提速,却严重破坏枸杞表皮结构,导致营养成分流失,甚至产生次生有害物质。
“无论是人工晾晒还是热风干燥,使用促干剂都会带来三个问题:一是破坏枸杞表面,影响外观品相;二是导致活性成分流失,营养价值大幅下降;三是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。”高振江表示,“这些问题是制约枸杞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。”
锁鲜技术: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“六年长征”
转机发生在2013年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郝向峰见到了高振江实验室制作的枸杞样品——“没有任何添加,低温真空状态下制干的色泽鲜红、口感软糯”。他立即带着研发人员,背着枸杞鲜果奔赴中国农业大学。
“亲眼看到实验室产品后,我们当天就决定合作。”郝向峰回忆道。然而,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道路远比想象中艰难。
“从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室到百瑞源实验室,从实验室到中试,再从中试到产业化,整整用了6年时间。”郝向峰说,“期间我们攻克了很多技术难关:从信息化、智能化和工艺参数优化,到2020年,中国枸杞产业第一台智能化锁鲜枸杞设备正式投产。”
高振江补充说:“这不仅是控制温度或真空度,更是通过理解‘水分如何进出’的机理,在规模化生产中实现枸杞营养、品相的最大化保留。”
科技内核:真空脉动技术与枸杞的“生命通道”
锁鲜技术的核心,在于对枸杞生命结构的深度理解与尊重。
“枸杞生长过程中,水是怎么进去的?我们在干燥研究中,能不能让水沿着同样的通道出来?”高振江用专业而生动的语言解释说,“我们采用真空脉动技术,通过精准控制真空度和温度,让干空气进入枸杞内部吸收水分,再通过真空环境将饱和水蒸气抽出,如此循环往复。”
这种技术使干燥温度始终控制在45℃-50℃之间,远低于传统热风干燥的70℃高温,完整保留了枸杞鲜果的天然腊质保护膜。根据2025年的权威检测报告,锁鲜枸杞中关键活性成分如枸杞红素、总类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等含量比传统枸杞高出50%以上。
高振江现场演示了一个简单的实验:将锁鲜枸杞和传统枸杞分别放入温水,锁鲜枸杞久泡不褪色,而传统枸杞迅速溶出色素。“枸杞红素、类胡萝卜素都是脂溶性色素,理论上不溶于水。传统枸杞泡水掉色,正是因为促干剂和高温破坏了枸杞的表皮结构。”
范本价值:科技赋能中国农业的路径启示
一颗枸杞的“锁鲜”之路,展现了科技创新驱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。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产业的全面升级,从企业的价值坚守到行业的协同发展,这一创新案例诠释了科技创新如何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。
在高振江看来,这一创新实践的核心在于“用工业化思维重构农业生产体系”。他说:“锁鲜枸杞的成功证明,科技赋能农业不仅仅是单一技术突破,更需要构建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完整创新生态。”这一观点在百瑞源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印证。
郝向峰从企业角度深有体会:“锁鲜技术的成功,让我们跳出了传统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困境。过去枸杞是论斤卖的土特产,现在通过科技创新,我们走出了一条从‘价格竞争’到‘价值创造’的新路径。”市场数据佐证了这一转变——尽管价格是传统枸杞的两倍多,锁鲜枸杞仍以年均40%-50%的增速成为“断货王”。
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,这样的创新实践具有深远意义。正如高振江所言:“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产业痛点,更重要的是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。”郝向峰补充说:“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价值重塑,我们不仅让企业获得了发展,更带动了产业链上万千农户增收致富。”
这颗小小的红色果实昭示着,传统农业的现代化之路,就在一次次技术创新中延伸,在一项项产业升级中拓展。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,也是一条值得持续探索的创新之路,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着来自田间的智慧与力量。(庞娜)



宁公网安备 64012202000007号